打印

您当前的位置: 参考文献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及论文质量管理措施探讨

  • 发布日期:2010-04-12
  • 浏览次数:582312

(作者:刘军 曲丽华 王永浩; 引自:第五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是我国农学学位制度的一个重大改革。它必将为我国高层次农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翻开新的历史篇章。农业推广硕士是专业学位,与普通农学硕士相比,在生源结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农业推广硕士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培养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探索和完善。因此,充分认识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培养模式、方法和措施。对促进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特点

 1. 理论基础薄弱,外语水平较差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绝大多数是农业技术推广战线的一线工作人员,实践经验较为丰富,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但他们多数都离开校园很久,基础理论及外语水平相对较差。抽样调查显示,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的英文摘要,几乎100%存在非常严重的语法或者用词错误。

2. 论文写作能力差

绝大多数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较差,论文写作很不规范。我们随机抽取100份论文进行检查,有近30%的农业推广硕士论文在格式、规范上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在文献综述方面,主要表现在:不分段落,一文到底,只是一些文献的罗列;有的则是生产或发展现状的描述;有的是生搬几个理论放在那造门面,与本文的研究无关;有的是综述了过时的文献,没有新进展的内容,导致论文研究的问题不是早已解决就是前人研究的重复。

此外,文献标注不规范、表图制作不规范、文理不通、标点不准等是农业推广硕士论文中比较常见的错误。

提高写作能力是论文培养阶段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写作能力又是体现作者综合能力的体现。而这一普遍存在问题的解决,除加强论文课程教学外,答辩前的论文要经过几次修改是必要的,其中导师的作用又显得格外重要。

3. 在职攻读学位,工学矛盾突出

 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属于在职教育,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研究生有自己的工作,不能完全脱产学习,在论文写作阶段,无法保证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文献查询和论文撰写。 
       4. 学位论文结合实际工作,涉及学科范围广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来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行业,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也不尽相同,而且又是在职攻读学位,学位论文选题一般都是根据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结合本职工作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因此,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涉及面广,学科领域多。这就给农业推广硕士导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导师的专业结构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1. 生源不足,生源质量较差

生源质量是保证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领域不断增多,根据我校近几年招生情况看,报考领域比较分散。有的领域只有不足10人报考,最终能上线的寥寥几人,这给后续的研究生培养带来很大问题。

农业推广硕士生源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我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起步较晚,宣传力度又不够,使人们对农业推广硕士缺乏了解,特别是县乡一级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类型的了解更少。另外一方面就是人们对农业推广硕士的认识尚存在片面性。众所周知,我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与MBA、教育硕士、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相比,整整滞后了八年,这难免会引起人们认识上的种种误解。在多数人看来,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与其他专业学位相比,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因此,农业推广硕士对很多人来讲,没有多大吸引力。其次,我国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农业行业性经济状况不好,农业人才的待遇不高,对农业推广硕士的生源也有较大的影响。

从生源质量上看,考生学历结构复杂,年龄分布不均匀,知识结构不均衡,生源质量偏低。这给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困难。

2.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农业推广硕士由于是在职教育,对学员的学习管理不规范,上课考勤、课程考试、论文开题等环节很难像在校的学生一样规范。即使有相关制度,也难以严格按标准实行。因此,如何根据推广硕士学员特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管理和考核制度,规范学员的学习管理。这是农业推硕士培养需要解决的又一重要难题。

3. 研究生的论文研究方向与导师研究方向不匹配

由于目前我校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仍然按照学院办班,就存在许多研究生的论文研究内容与导师的专业研究方向不匹配的现象,去年抽检的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中,69%的论文指导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与论文研究的专业方向一致,而31%的论文指导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与论文研究的专业方向不一致,不一致的现象主要存在人文学院、食品学院和工学院。人发学院尽管专业范围较宽,但专业性很强的种植、养殖论文还是存在差距,而且有的导师专业及研究方向与种植、养殖无关。工学院与食品学院与种植、养殖差距更大,这与过去允许他们招种植业领域有关,随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新领域的不断增加,各院可招领域的进一步明确,这种现象会逐渐改变。但是,因为报考农业推广硕士各领域的学员,构成复杂,又要求学位论文选题贴近本人专业和本职工作,绝对要求学员论文选题不超越培养学院专业范围也是很难做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坚持在论文阶段转入相应的学院,选择合适的导师对论文进行指导。

三、 提高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措施

1.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拓宽生源渠道,提高生源质量

生源是影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生源的数量与质量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生源数量是质量的基础,只有拓宽生源渠道,增加生源数量,才能做到优中选优,提高生源质量。生源质量提高又可提高农业推广硕士的信誉度,增加生源的数量。拓宽生源渠道,除了加大宣传力度以外,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走联合办学的道路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学校与省(自治区)农业厅、地市农业局等联合办学,不仅可拓宽生源渠道,而且可以增加学校的外延联系,提高办学效果。

2. 建立健全规范的学员学习管理制度

农业推广硕士在职学习,教学方法可灵活多样,但并不等于学员的学习管理可以松散。严格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可能有高的教学质量。课程在校学习必严格实行考勤制度,课程的考试考查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不能因为是在职就降低标准。课题研究要定期检查研究进展,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3. 完善学位论文质量检查及学位管理制度

制订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规范管理的重要保障,根据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近几年,我们逐步建立完善了质量保障体系,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中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中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要求》、《中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答辩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农业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补充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辩的通知》、《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规范》等,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订与实施,加强对研究生在课题研究、学位论文撰写、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等重要环节进行质量控制,通过过程管理,保障目标管理的实现,从而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4.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键。农业推广硕士与全日制的普通硕士研究生相比,有其不同特点。农业推广硕士一方面研究方向涉及面广,学科多;另一方面是在职教育,学员大部分时间在原工作单位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导师队伍要多学科结合,实行学校导师与单位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度。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由校内具有农业推广、农业或农村管理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农业推广或农业农村管理部门推荐(须由学校按有关程序办理聘任手续)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联合指导。来自农业推广或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长期在农业推广或农业、农村管理的一线工作,了解农业推广等领域对高级人才的素质要求,对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又能给予具体指导。校内导师与单位导师相互配合,共同指导,优势互补,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导师队伍,使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并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5. 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监督检查力度 
    为了督促专业学位研究生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尽量杜绝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保证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检查工作。质量检查分为抽查和抽检两部分。研究生院每年对申请答辩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抽查。对于抽查到的学位论文,研究生院将按照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聘请兄弟院校专家进行严格的匿名评审。对于评审结果没有异议的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样检查办法》的规定进行答辩。对于未被抽查到的学位论文,研究生院将根据各学院提供的拟申请学位人员名单,分批次,按照不低于总人数10%的比例进行抽检,研究生院组织专门的专家小组,对抽检到的学位论文进行匿名审查。在授予学位前抽检发现问题的,将提交校学位委员会审议暂缓授予或不授予其学位,对于已经授予学位而抽检发现问题的,将建议校学位委员会审议撤销其学位。对于涉及学术道德问题的,按照《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严肃处理。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09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