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您当前的位置: 参考文献

质量为本 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

  • 发布日期:2010-04-12
  • 浏览次数:581829

   (作者: 唐仁华 汪华  引自:第五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 研讨会论文集)

摘要: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校企(所)合作,有利于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健全双导师指导制,提高培养质量,打通学业就业直通车。
关键词:专业学位 研究生 教育 校企合作
    我国自1991年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招生人数不断扩大,社会需求和社会影响日益增强,在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转变的需求,2009年,教育部决定,在除工商管理硕士(MBA)等几种不适宜应届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学位外,其他专业学位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并通过此举,启动硕士研究生结构调整,逐步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转向于以应用型人才为主1,势必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的同时,高等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包括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老师不足、缺少开展实践训练的教学基地、课程大纲尚未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与实践联系不密切、如何区分学术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人才职业设计和就业指导等。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单位必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校和企业、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快速稳步发展。
一、加强校企(所)联合培养,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资源整合
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广泛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基础,而文化素质和多种才能的培养,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学术和职业发展。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专门人才,必须走校企(所)合作之路。1903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教授赫尔曼·施奈德提出了合作教育的思想。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认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因此,校企(所)合作是人才培养中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全面合作,其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基本特征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本质就是教育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它是一种高等院校为了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优秀专业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2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知识应用和综合能力培养,其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在研究生教育中必须投入一定的科技资源,包括科研经费、科研设施、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参与。加强校企(所)合作,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具有高级人才集中,科技信息通达,教学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具有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良好教学条件。但是高校在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方面的硬件条件,以及在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方面教师队伍的不足,尚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了保证高质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必须与企业和研究所合作,建设联合培养基地,依托企业(所)建设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在建设校企(所)联合培养基地时,应当坚持企业(所)发展与人才需求相结合,根据企业(所)发展规划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应当坚持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业(所)创新相结合,通过人才培养,改善企业(所)人力资本结构,增强企业(所)科技创新实力;应当坚持学生实践内容与校外导师队伍建设相结合,通过校企(所)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落实双导师责任制。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所)建设联合培养基地,不仅有利于企业(所)发展,更有利于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加强校企(所)联合培养,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导师业务水平高低参差不齐,以及导师对其研究生要求的高低、宽严程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对导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校企(所)联合培养,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导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双导师队伍,使高校的教师和企业、研究所的科研活动结合的更加紧密,也使研究生能够及早参与导师的应用型课题研究,在实践训练中规划毕业论文;另一方面在校企(所)合作中,通过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有利于研究生实践教学训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时间紧,还要完成论文,按期就业,2年时间内,只有教学组织管理,没有导师精心指导是很难圆满完成研究生学业的。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要件之一。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在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携手宝钢开展校企双导师培养研究生,开创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宝钢集团提供研究生培养经费和科研项目,上海交大承担课程教学和授予学位;校企双方采用“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研究生,即每位研究生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选择科研项目、组织论文答辩;研究生第一年在学校攻读基础理论课程,第二年赴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实践证明,校企(所)合作培养研究生,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培养研究生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企业(所)高级专业人员充实到导师队伍,推动了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的建立,锻炼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3
三、加强校企(所)联合培养,有利于打通实践就业直通车  
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 年。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实行校企(所)合作,校内外结合学习,相对固定聘期的校外导师聘用机制,加强校外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中的作用,对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就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质量。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和现实问题,必须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校企(所)合作,在论文准备中,学生能够尽早的将实践训练同论文结合,论文内容与企业(所)或产业实际问题结合,企业(所)或产业的问题与校外指导老师结合。这些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质量要求中明确提出“四实”标准,即论文选题要来源于生产实际,论文研究要开展实证分析,论文结果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指导生产实际,做到实时、实地、实证和实效4。“四实”标准对指导学生选题、如何开展论文研究、树立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标准,提高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企业(所)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研究生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及人力支持,学生进入企业,参与企业建设.不仅在科研能力上得到锻炼,而且参与企业日常工作,体验企业生活,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质5,为增强企业(所)和研究生的相向选择,打通研究生毕业就业直通车有重要意义。建立稳定的校企(所)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学习、校外实习和毕业论文有机接轨,使他们尽可能多的参加科研实践和企业(所)活动,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它有利于将人才培养与对企业的服务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增强企业对高新技术的吸收、消化和研发能力;有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利于使高校优秀人才与企业(所)进行科研合作并向企业(所)流动,也有益于强化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创业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玉良. 加大力度,调整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N] 中国教育报,2009-03-12.
              [2] 雷伟伟,袁占良.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08 5):211-213
              [3] 曹继军.上海交大携手宝钢校企双导师制培养研究生[EB/OL].http://sw.cbs.gov.cn/cmsweb/webportal/W1334/A61981.html2006-11-28
              [4]秦发兰,涂俊才,胡承孝等. 关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691):68-71
              [5] 周云飞. 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 261): 95-96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09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协助